【家国清明•缅怀 】兰考:泡桐花开又念君
(资料图)
清明时节、泡桐花开。60年前,为防风治沙,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下泡桐树,如今以泡桐为原材料制作的民族乐器,一弦一曲改写着兰考人的命运,也拨动着历史发展的脉搏。
清明节期间,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焦裕禄纪念园,表达哀思。在拜谒的人群中,来自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的村民,带来了特别的纪念——泡桐花。
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村民 青年斫琴师 徐亚冲:我们徐场村村民自发组织来到焦裕禄纪念园,大家来悼念焦书记,表达对焦书记的思念和感恩之情。
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村干部 徐留海:焦书记当年种下的泡桐,现在成了我们村的致富产业,我们这次特意摘下泡桐花,献给焦书记,来表达对他的思念。
焦裕禄当年引进的泡桐,发挥了巨大的防风固沙作用,如今已遍植兰考城乡。在兰考县徐场村,万亩泡桐林花开正艳。
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村干部 徐永顺:你看我们这一排排的泡桐树,这可是我们的摇钱树啊,如果把它制作成高档乐器,那它的身价会翻上几百倍。
徐场村利用泡桐资源,大力发展民族乐器产业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乐器村”,如今,105户村民里,90多户从事民族乐器加工制作,形成了原材料加工、产品及配件制作、包装为一体的产业链,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。
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村民 青年斫琴师 徐冰:我们不仅会做琴,还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了将近一千名学员,进一步将我们兰考的民族乐器产业,做大做强。
一个人、一棵树、一种精神、一个产业。当年焦裕禄栽下的“保护树”如今成为了兰考的“致富树”。全国民族乐器90%以上的音板都来自兰考,年产民族乐器70万台,产值达30亿元,带动就业1.8万多人,民族乐器产业已成长为兰考县的特色产业。
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村干部 徐永顺:每年植树节的时候,我们都要栽下大量的泡桐,一方面是怀念,另一方面就是传承,我们要把焦裕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。
关键词:
广告
X 关闭
X 关闭
-
-
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
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、技术官员、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,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“北
-
-
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
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,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9岁的
-
-
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
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“二十四节气”倒计时、
-
-
“一墩难求”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
设计师: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: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,导致一墩难求